收藏本站欢迎光临南通宏大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网站!
  • 资料下载
咨询热线:18962764058
恒转矩恒张力自动控制系统

热门关键词: 张力控制器 磁粉离合器 磁粉制动器

推荐产品

客户案例更多

联系宏大机电

南通宏大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南通宏大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话:0513-88924598

传真:0513-88922469

邮箱:zxjha@163.com

QQ:451264878

地址: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通榆中路139号-8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美国导弹现状:远没有想象中的厉害!
来源:转载 点击数:64次 更新时间:2025/10/3 11:29:14

论取名字,论造型,论涂装,老美这方面确实很强,比如战机的猛禽、幽灵,比如导弹里头的战斧、鱼叉、三叉戟之类的,个个听起来都很牛的样子。反观咱家装备的起名,就显得朴实无华,当然,懂行的都知道,咱那叫低调奢华,不懂行的,心里或多或少还对那灯塔充满仰望。其实要解释这个原因并不难,无非就是老美的装备更多的是用来卖的,同时呢,为了不让民众对极度昂贵的装备产生不满,所以自然要尽可能包装,尽可能花里胡哨,不然花那么多经费,审批是有阻碍的。

如果我这样说不够形象,那我举个例子,就好比那逃到灯塔国的老贾,他造车就显得很有迷惑性,你看那取名,那造型,那LOGO设计,那PPT,那一堆有用没用的专利,一开始也给人一种很高端的既视感,甚至还有一帮粉丝认为他只是牺牲品,什么悲情英雄主义都出来了,直到等了一周又一周,都没见他回来,大家才发现,哦,原来就是个骗子。

所以啊,有时候过度的包装,就是一种掩饰,越缺少什么,就越爱炫耀什么。咱们看问题还是得看本质。

上一篇,我写了美国战机远没有想象中的厉害,仅仅从一个角度,就说明那老美很虚很虚,这里不再赘述,今天咱们拿他家的导弹开刀,下次饭局,谁敢再说老美导弹牛逼,咱话不多说、寥寥数语就给他怼回去。

说到导弹,大家都知道,它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进攻型的,一种是防御型的,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所以咱挑重点来分析。

抛开战略型导弹不说,因为这玩意儿必须得有,但基本用不上,一用大家都得完蛋,所以暂且不说。就拿战术型导弹来说,真正起着核心作用的,必须得是高超音速导弹。毕竟能拦得住的,那都不算杀器。

那什么是高超音速导弹呢?简单来讲,它是一种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导弹,为什么是5马赫,而不是6马赫之类的呢?原因就在于,超过5马赫,当今的防空系统就没法有效拦截,从实战价值来看,您想,高超音速导弹可以快速地抵达目标区域,无论是打击敌方的重要军事设施,像指挥中心、导弹发射阵地,还是对一些高价值的战略目标实施打击,都有着极高的成功率,极大地改变了战场的攻防态势,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走向。

好不好用?自然好用!谁不想拥有呢?

但是,看看当今世界,拥有严格意义上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并不多,中国最强,没有之一,并且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款式层出不穷。俄罗斯在这方面也还凑合,其高超音速导弹也具备很强的实战能力。还有几个跟咱比较友好的国家,也有,但怎么有的,咱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好说,这个暂且不提。

然而,你会发现美国,这个在军事领域一直号称地表最强,在很多人想象中应该在各方面都领先的国家,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导弹。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美没有高水平的风洞,而且咱家也不租给它用。

风洞对于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来说,那就是基石般的存在。风洞能够模拟各种飞行速度、高度等环境,科研人员可以把导弹模型放在风洞里进行测试,通过观察气流等情况,分析导弹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性能表现,提前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要是没有高水平的风洞,就很难精准地去验证高超音速导弹的各项指标,自然就谈不上研发了。

那好,有些人就纳闷了,美国为什么没有高水平的风洞呢?

这可不是偶然的情况,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

首先,风洞的建设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要想打造出高水平的风洞,对流体力学水平要求极高,需要精确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去设计风洞的结构、气流走向等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符合实验需求的稳定气流环境。而且,风洞在运行时,尤其是模拟高超音速环境时,风的速度极快,这时候风产生的高温是个极大的难题。吹出几十倍马赫的风速,风瞬间就能变成“火”,温度能飙升到两三千度,普通的金属材料在这样的高温下瞬间就会熔化,根本无法承受。这就要求必须有能够耐受这种极端高温的特殊材料,同时还要保证整个风洞设备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不会出现爆炸等危险情况,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这难度很大。

美国虽然科技实力雄厚,但在面对这些严苛的技术要求时,在材料这一块就遇到了瓶颈,其现有的风洞最高只能达到14马赫,再往上提升,材料就扛不住了,设备一遇到更高温度就报废,根本没办法支撑长期的、更高水平的实验。

有人更纳闷了,美国的材料科学不是很厉害吗?每一年什么诺贝尔奖拿到手软,等等。其实要我说,评奖这种事,大家看看就好,有时候也别太当真。更何况从理论到工业制造,那中间还有很长的链条。

有人就说,咱家貌似也没有过在本土诞生的诺贝尔物理化学奖,咱们凭啥有全球一流的风洞呢?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从无到有,拥有如今高水平风洞的。

事实上,我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超音速风洞的建设,那时候科研条件十分艰苦,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开启了探索之路。

到了90年代,又朝着高超音速风洞迈进,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前赴后继,从未中断过对风洞技术的钻研。这种机制在全球估计是独一份的。

同时,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一位“不知名”院士,他可没拿过什么国际大奖,但却是咱们风洞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名字叫俞鸿儒。

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精神和无畏的勇气。在初次参与风洞设计时,仅仅30岁的他大胆设想,当时常规的风扇吹风方式根本无法达到所需的高速气流,那怎么办呢?他就想到利用炸药的冲击波来产生强大的气流,于是真的就在管子里点了炸药,虽然这一尝试把实验室给炸了,不过幸好人员没有受伤。也正是从这样一次次大胆的尝试中,我国第一代风洞开始有了雏形,后续不断改进完善。

后来,咱家顶尖的材料科学与航空航天专家团队,通力合作,先后攻克了材料难题,研发出了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陶瓷材料等先进材料,这些材料能耐得住两三千度甚至更高的高温,并且在高温环境下还能保持强度,不会轻易脆裂,还可以反复使用,为风洞能够模拟更高马赫数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些科学家几乎个个都默默无闻,不争名,不好利。但正是靠着这些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从理论基础的不断夯实,到关键技术的攻克,再到完整科研团队的传承,我国如今拥有了全谱系的风洞群,从5马赫到30马赫全覆盖,像GF12风洞,可以模拟5至9马赫的真实飞行环境,每次试验几十毫秒就能完全覆盖高超滑翔器关键工况;GF22风洞更是厉害,可模拟15至30马赫的极端气动环境,能复现再入大气层时的高温、高寒状态,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顶级实验装置。

这种品质,这种制度,这种传承,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框架内很难复刻的。所以老美过去造不出一流的风洞,同时也可以说,未来基本也不可能。这背后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风洞它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需要长时间的耐心积累,就如同盖大楼要先打好地基一样,风洞就是导弹研发的地基。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稳步推进各项研究工作,逐步完善整个风洞体系,也就是说,只有国家意志才能办得到。

美国在冷战后,高超音速研究一度停滞,很多风洞被关停了,这就导致出现了研发代际空档。虽说在2000年之后意识到了问题,想要重新“补课”,但很多之前那一代科研人员掌握的基础数据没有留存下来,这就意味着现在想要重新发展,几乎等同于从零开始。

而且,风洞体系不是说有一两个高马赫的风洞就行,而是要像阶梯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从低空到再入、从巡航到滑翔等各种状态对应的不同马赫数的风洞都要有,要能做全链路验证,这样才能为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而美国现有的风洞是零零散散的,不成系统,想要重新构建起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难度极大,再说了,资本都是唯利是图的,你指望它一直投入不产出,或者说投入产出比不划算,它是不愿意的。

所以,综合来看,美国在高超音速导弹研发方面,因为缺乏高水平的风洞这一关键因素,导致其很难在短时间内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导弹,这也决定着,老美的导弹,名字虽好,但中听不中用!今天如此,未来也是,这是体制决定的结果,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文末,附两则消息,大家从其他角度,简单感受下老美导弹的现状:

2025年8月,媒体披露五角大楼从“哨兵”洲际导弹项目中挪用近10亿美元,用于前总统特朗普的专机改造等“机密项目”。

2025年,在拦截阿朗导弹的作战中,“萨德”系统在饱和攻击下拦截率显著下降,并消耗了其近1/4的拦截弹库存。此外,另有消息称:“标准-3”、“标准-6”海基拦截弹以及“爱国者”防空导弹等系统也面临库存消耗过快、产能不足的类似困境,美军反导体系库存普遍“见底”,难以应对大规模冲突。推演显示,若岛内爆发高强度冲突,美军关键弹药库存仅能维持8天。

纸老虎啊纸老虎!就这?!


转自20251001






南通宏大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专业制造磁粉制动器、磁粉离合器、张力控制器、程控电源、安全卡盘、气胀轴、恒张力控制系统、纠偏系统、电涡流制动器、测功机及滚珠丝杠等产品!

产品别名:磁粉电机,磁粉刹车,磁粉张力器,功率放大器,纠偏控制系统,超声波纠偏,安全夹头,气胀辊,旋转滚珠花键,旋转丝杠。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美国最怕的是什么? 下一篇:美国空军现状:远没有想象中的强大!